文/陈根
创造性思维经常以一种打破常理的创新的方式出现,创造性思维似乎是一种特殊的技能,那些被认为具有创造力的人往往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比如艺术家、文学家;创造性思维又似乎是一种必须的技能,在日常的生活或工作里,我们频繁地头脑风暴只为推出一个最优的方案。
创造性思维经常以“灵光一现”的方式表现,从直觉上来讲,这种“灵光一现”的时刻并不会太久,尤其是在一小段时间的头脑风暴以后,经常会有才思枯竭的被掏空感。然而,一篇最近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的文章,似乎指向这样一种可能性——你以为的灵感枯竭,很有可能只是一种错觉。
此前的文献曾表明,创造力往往会在一次思考过程中得到提高。在此次的八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比较了人们对于自己创造力消耗的猜测和他们的实际创造性表现。
在研究中,参与实验的人们都要进行一个时长为五分钟的迷你solo头脑风暴——在这五分钟的时间里,他们需要一个人尽可能多地想出能够帮助当地慈善机构增加捐赠的方式。
在开始solo脑暴之前,他们首先需要预估自己在这头脑风暴里每一分钟的表现,是会特别有创造力、还是特别没创造力。当实验人员把这110名被试的打分综合在一起时,他们的分数确实是随着时间而慢慢下降的。在第一分钟对自己创造力信心满满的被试们,到第二分钟之后对自己的预估就不断下滑,越来越低,直到第五分钟头脑风暴结束。
但事实上,在头脑风暴结束后,有另外一组参与实验的被试对之前的参与者在每一分钟里想出的点子打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参加头脑风暴的人的实际得分竟然是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高的。也就是说,尽管这些人可能预判自己会灵感枯竭、创造力消减,但是他们的实际表现恰恰与此相反。人们想出的点子,其实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有创造力的。
而这样的结果并不只限于短时间的范围,事实上,在长达五天,相同的实验设计下,研究人员再次证实了这个结果。这样“我以为”和“实际上”的落差,被研究人员称为“创造力断崖错觉”。
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惯性的思维误区,即对创造力的误解,创造力不随着时间而消逝,反而会在反复的练习中得到强化。在创造性的工作中同理,灵感不是伟大的作品走到聚光中心的唯一,要想灵感被彰显,更需要的是长期的思维训练和专业技能的推进,并且认识自己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