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管理经典(咨询执业笔记) -米乐网页

何伏

这看似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在当下知识碎片化的时代,显得非常重要。不要说“重读”经典了,许多管理者连“读”经典的耐心也没有了,这不由得令人担心。他们要么没有时间读书,要么沉迷于碎片化的知识中。总之,经典离许多管理者越来越远。

如果把企业整体分割成各个部分,商业变成了各种职能的集合体,甚至把人也固化在一个分工的角色上,这真的可以说是离真实最远的一种理解和设计。我们对于管理经典的阅读和学习,也需要从整体与系统的角度开展,因为企业经营管理本身就是一个整体。百年管理理论一直是以“分”作为主脉络展开并延伸到现在的,从“分工”到“分权”再到“分利”,这条脉络围绕着如何提升管理效率展开,并取得了明显的绩效结果。

我们深究其背后的原因,发现其之所以取得绩效恰恰不是因为“分”,而是因为“合”,也就是综合整体,职能协同,系统合一。这也是掌握相同的管理知识,拥有相同的管理结构,却会取得不同绩效的根本原因。这是因为获得绩效的核心关键是:把企业看成一个“整体”,而非分割状态。

综合是管理的真正精髓。无论是我自己的管理实践,还是那些被验证过的管理者的管理实践,都表明一个道理:管理真正的挑战以及真正的魅力是,让企业有远见,融入环境,拥有上下同欲的团队成员、综合的运行系统以及与顾客在一起。当拥有整体能力的时候,企业才会焕发出能量以及取得卓越的绩效。

管理经典来源于对重大实践问题的认识。我们称之为经典的东西会超越时空,超越很多东西,也包括人类所有的智慧。为什么历史可以不断地重演?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很多东西可以在变化中保持它的核心价值?因为,即使世界在变、环境在变,但是有一些东西是恒定不变的。在管理中也有恒定的东西。研究管理学领域的问题,我们需要了解管理演变的历程,应当不断地回归到管理的基本问题上。

只有回答经典问题的作品,才能够称之为经典的作品。大凡经典的作品,都是为某一重大管理问题提供答案的作品。读经典,需要静下心来,仔细琢磨,认真品味,就像是喝一口陈年好酒,越品味,越有味道。

回归到经典的著作和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理解管理的基本问题,理解管理本身的作用和价值,而这也会是我们理解百年管理经典所创造的价值的根本途径。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性就是成就。这是德鲁克对于管理本质的精辟阐述,而管理经典正是源自对管理实践的关注与洞察,并通过与实践的互动引领实践,此即管理经典的实践性。基于此,这些经典的研究成果在两个关键的方面为我们的管理实践贡献了价值:框定问题与概念化。

我们始终可以受益于那些引领管理实践变化并创造出无数价值的经典研究成果: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解决了劳动效率最大化的问题;韦伯的行政组织与法约尔的管理原则解决了组织效率最大化的问题;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解决了激励与满足感之间的关系问题;波特的竞争战略解决了如何获得企业竞争优势的问题;德鲁克让我们了解到知识型员工的问题。这些经久不衰的研究,正是基于对管理实践中重大问题的提炼,与企业有效地互动,带动西方管理实践高速发展,并引领世界管理的方向。如果我们所有人可以回到最基本的问题上进行思考,可能所有的问题都会变得很简单。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近百年的管理实践中,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迁,科学技术生产力如何发展,管理大师在那些经典研究成果中所提出来的管理问题依然存在;他们所总结的管理经验依然有益;他们所研究的管理逻辑依然普遍适用;他们所创造的管理方法依然有效。

为什么?因为这些研究都是面向管理实践的,其实践性的本质决定了这些研究对于管理实践活动的深刻洞察和归纳提炼,从而推动实践成效的提升。因此,实践性正是这些经典管理研究成果的价值贡献的首要内涵。

管理一定是来源于实践的,没有企业实践的成效,我们无法真正获得管理经验和相关理论。因此,我们需要学习的正是这些管理大师观察实践并深入实践的能力,学习他们理解实践并与实践互动的能力,学习他们框定问题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概念化的能力。大师的经典研究成果为我们的管理实践贡献了巨大的价值:经典都源于实践,经典把握了管理的本质问题,经典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核心概念。

当个人身处快速变化的时代,当企业面对复杂的营商环境,我们该怎么办?应该凭借个人和企业积累的经验,还是借助别人创造的工具?是学习一些相关的理论,还是思考哲学层面的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经过多年管理咨询实践的我把人类的知识体系分成四个层次:经验、工具、理论和哲学。第一,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经验;第二,人们从经验中总结规律,形成工具和流程;第三,人们从具象的规律中抽象出理论和科学体系;第四,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思考,形成文化和哲学。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独特性在于它的连贯性。几千年来,我们的文化没有间断过。但也正是因为历史和文化的连续性,让我们很少有机会对几千年前形成的哲学观念进行彻底的反思和变革。

在中国历史上,长期都是“学而优则仕”。换句话说,是直接拿哲学指导实践。与中国不同,西方在轴心时代的璀璨文明之后,经历了长达千年的黑暗时代,后来又通过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古代哲学进行了彻底的反思和发展,形成了科学理论和技术工具体系。这些理论和工具,让西方人能够更高效和系统地自下而上总结经验、形成工具、构建理论和发展哲学,也可以自上而下阐释哲学、检验理论、利用工具和积累经验。

中国人擅长从经验到哲学、再从哲学到经验的思维大循环。而且,由于中国的哲学大多形成于几千年前,限于人类当时对科学的认知局限,中国哲学大多是朴素的自然哲学。我们习惯的这种思维方式对企业管理有很大影响。我观察到,中国的很多管理者非常有天分,他们听到一个“新鲜”的词,就能产生丰富的联想,就能结合自己的管理实践,在自己的企业里产生效益,我把企业家的这种能力叫作“给点阳光就灿烂”。但这只是一种从概念到经验的循环,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用的工具体系。这种思维方式在当今信息爆炸和知识碎片化的时代,虽然特别有市场,但害处也特别大。

首先,没有足够资源把“新鲜”概念落地实施的管理者,往往会发现,那些道理只是听起来很美;其次,即使是有足够资源的管理者,也很难保证所有的员工都能同样地理解那些热门概念,能把“大师”的观念和领导的意图落实到位。

所以,很多人听说过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可以回到人类知识的宝库中,寻找管理智慧。百年管理经典蕴含着对于管理实践的深刻洞察与理解,通过正确地框定管理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将复杂问题概念化以对管理实践贡献价值。这些经典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素材和智慧启迪,值得我们不断深入挖掘与学习。

而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让这些主要是在西方成型的管理经典,在中国落地并使其转化为中国管理者自己的智慧,帮助其在当下的环境中产生价值。直面中国管理实践,我们依旧需要重读经典理论、经典著作,从中获取智慧的启迪;回归管理的本质,深刻地洞察那些基本的命题,与实践同行,让百年管理经典的价值贡献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因此,我们要读经典,通过经典让我们看到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管理恒久远,经典永流传!愿你阅读有收获,同频才能交流和认同!

022年11月26日星期六    于武汉 大智无界·空中小镇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米乐体育官网app入口的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米乐网页-米乐体育官网app入口米乐网页-米乐体育官网app入口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原创分享,尊重知识!

  
(0)

相关阅读

  • 我们接着再来学习《论语讲记》「学而」篇提要。 我们接着学习雪庐老人提要中的「子夏曰:贤贤易色章」。「子夏曰贤贤易色至有信。是一段」。 「子夏:贤贤易色章。也分二段,下段发议论,上段…

    2019年4月17日
    2.7k
  • 从古巴、伊朗到朝鲜,这三个受到长期严酷经济制裁的国家,都骨头如铁的坚持独立自主,都坚持反美大旗不倒,恰恰都是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坚持国有经济为主,这里就没有什么值得深思?

    2019年5月27日
    6.5k
  • 文/陈根 老罗的第n次创业一举打进直播业,迎来了电商直播的战国时代,初现了淘宝、抖音、快手三分天下的局面,各平台也纷纷跑马圈地。 一般认为,2016年是电商直播的元年,电商直播无论…

    2020年5月21日 百家观点
    2.0k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晶片进口国,2018年和2019年进口积体电路总价值超过3000亿美元。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资料,2019年中国晶片自给率仅为30%左右,反映出国内相关半导体产业与国…

    2020年9月6日
    1.7k
  • 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冲击后,人民币汇率走势逐渐企稳回升,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较5月底的低点已经上涨4%左右。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升104个基点,报6.9079,创下自1月2…

    2020年8月27日
    1.6k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