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老人丧偶后,到底应不应该找个伴,这个话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也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事实上,人生走到晚年,什么事情没有经历过?大部分人都能看的开,余生不多,没必要和自己过不去。
如果遇到了合适的人,彼此谈得来,情投意合,那就走一步,让晚年生活过得更有意义一些。
毕竟,黑夜漫长,谁不希望有一个人知冷知热的人陪在身边?即使遇到了难事,两个人面对总比一个面对要好。
01、找老伴重在合得来,不要太在乎儿女的看法
肖大爷今年72岁,老伴三年前去世了。肖大爷身体硬朗,生活能自理,儿子让父亲去他那儿生活,父亲拒绝了:等我动不了的时候再说。
肖大爷年轻时就活泼,退休后参加了老年合唱队。经常参加演出,日子过得倒也充实。
一晃三年时间过去了,和肖大爷在一块唱歌的刘大妈也是一个人,老伴因病先走了。
两人在一起相处的间长了,彼此有了好感。特别是有一次,肖大爷感冒了,二天没有用去合唱队。
刘大妈专程赶去看肖大爷,还给他带去了感冒药。去了肖大爷家,又是收拾房间,又是打扫卫生。最后,还给肖大爷熬了粥。
肖大爷一下子找到了家的感觉,他渴望这样的生活。
刘大妈就一个女儿,女儿希望母亲晚年过得开心一些。如果母亲能遇到一个让她动心的人,儿女绝不会反对。
当肖大爷把自己的想法给儿子说了以后,两个儿子没说反对,但也不支持。原来:肖大爷每月6千多的退休工资,两人多少还惦记着。怕再婚后,工资全都花在对方身上,他俩就再也得不到了。
肖大爷明白了儿子的心思,当即表态:他所有的存款不动,将来全都留给他们。每年再给他俩每人一万元。
儿子不能在所什么,只好同意父亲与刘大妈结婚。
事实上,刘大妈才68岁,每月也有4千多的退休工资,两人都不是为了算计对方的钱才走到一起的。
肖大爷和刘大妈商量:两人住到一起就行了,不用领结婚证。婚后,每人每月各拿出三千元作为共同生活的费用。结余了的,就作为公共基金存在那里。
这样过了半年,两人都非常满意。双方儿女也没有找事,更没有因为经济闹不愉快。
而肖大爷和刘大妈,两人精神状态更好了,人也显得年轻了。用合唱队里的话说:这都是爱情的力量,让他俩换发了青春。
02、老年人找老伴子女们为什么要反对?
在《有你才幸福》里,齐大爷和宋老师,两人是京剧票友,在日常接触中,两人,慢慢产生了好感。
齐大爷老伴走了以后,因为房子拆迁,就住在了儿子那里。而他手里的那笔拆迁款,却成为儿子惦记的一块心病。
后来,齐大爷的儿子,为了反对父亲跟宋老师好,还专程去找宋老师。让宋老师趁早打消那个念头,不要再惦记老爷子手里那点钱。
在儿子看来,父亲又老实,也没什么本事,怎么会被年轻漂亮的宋老师看上?一定是看上老爷子的钱了。
这就是年轻人普遍对老人晚年找老伴存在的偏见。
事实上,宋老师也是老伴先走了,一直是一个人生活。宋老师热情善良,人家就是看齐大爷活得太累,才想要帮助他。
其实,一开始两人并没有往那方面去想。后来,年轻人做得实在让老人寒心,齐大爷干脆离开儿子家,住到了师傅家里。
后来,齐大爷儿子家出了许多事情,多亏宋老师伸手相助。最后,宋老师成为他们家最受欢迎的人。
其实,如果老人晚年丧偶,一个人真的很孤单。如果老人身体还好,生活又能自理,和儿女生活在一起,难免矛盾重重。
然而,如果老人能找到一个彼此理解、互相喜欢的人,一起搭伙过日子真是一件好事呢。
这个时候,儿女完全可以抛弃偏见: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贪图对方钱财,算计对方的人。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也很替儿女着想。
如果需要,老人可以随时冲上去,替儿女分忧解愁。事实上,如果老人晚年生活的开心、幸福,其实也是儿女的福。
作为晚辈要消除偏见,鼓励老人走出去,去迎接人生的新篇章。
03、既然是搭伙过日子,就不要让对方感觉太“吃亏”
林大妈今年68岁,退休前是中学老师,老伴也是前几年先走了。林大妈有一儿一女,女儿嫁到了国外,儿子也在外地安了家。
老伴走了以后,林大妈形单影只,儿女常年不在身边,显得很是孤单。后来林大妈认识了徐大爷,两人彼此有好感,感觉还谈得来,就有意想往前走一步。
徐大爷今年70岁,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日子过得不错,还经常给父亲钱。二个儿子没多大出息,混得也不太好,父亲还得时常接济他俩。
一开始,两个儿子不同意父亲和林大妈交往,怕对方算计老父亲的退休工资。可后来,得知对方的退休工资5千多,比父亲工资还高,两人就不再反对了。
徐大爷老实、人也勤快,林大妈对他还是比较喜欢的。一段时间交往,觉得两人还合得来,就打算生活在一起。
林大妈家的房子宽敞,徐大爷就住到了林大妈家里。一开始,林大妈也不计较,家里需要用钱的时候,她都出了。
她想着,徐大爷家两儿子日子过得不宽裕,就不想让徐大爷出生活费。反正她也不需要存钱,儿女都说只要她把自己日子过好就行了。如果需要用钱,儿女还可以给她。当然,林大妈没想过再要儿女的钱,她的退休工资再加上存款,晚年生活足够了。
可是,几个月下来,林大妈感觉这样生活下去不行。原来,每到周末,徐大爷的两个儿子就带着媳妇和孩子来了,说是孙子想爷爷了,实则是想在这里改善生活。
一开始,林大妈因儿女常年不在身边,难的这么热闹,感觉很开心。可一段时间下来,林大妈不仅每月花光了自己的退休工资不算,还得动用存款。
而徐大爷的两个儿子、媳妇把林大妈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每周过来得心安理得,觉得他们来吃饭好像是给林大妈多大面子似的。
林大妈委婉地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徐大爷听,希望他说说自己的儿子,以后不用每周都过来。花钱是一方面,关键她年龄也大了,不喜欢那么闹腾。
徐大爷说:以后我每月拿1千元添在生活里,这样你可以少出一些。如果不让他们过来,怕不好。
林大妈越想越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徐大爷二个儿子把她当什么了?她是看上徐大爷这个人,不是给他们家扶贫的。
眼看春节临近了,徐大爷的儿子对他父亲说:这里房子大他们来了也住得开,春节干脆就搬到这里来住,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多好。
当徐大爷把他儿子的话说与林大妈听时,林大妈觉得是该摊牌的时候了。
“对不起,今年春节,我儿子他们要回来。这里要留给我儿子他们住。你们还是另想办法吧。”
最后,徐大爷不情不愿地离开了林大妈家。
这一段经历,对林大妈来说,真是有点不堪回首。两人在一起相处了大半年,原以为可以彼此陪伴,共度余生。
谁承想,徐大爷是在给自己找了个睡觉的地方,还外带管饭。不仅管徐大爷一个人的,还要管他二个儿子的家。
这样的日子,不是林大妈想要的,真正是给自己找了个麻烦。
林大妈让儿子春节回来陪她过年,儿子订了机票。
林大妈好不容易把徐大爷送走,赶紧找家政公司来打扫卫生。她要把家里好好清扫一番,去去徐大爷带来的“晦气”。
结语:
都说人老了,晚年的日子不好过。如果老伴还在,两人彼此是个伴,日子过得还算是开心。
如果一个先走了,留下的那一个就显得很孤单。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愿意和儿女生活在一起,也不是所有的儿女都具备让父母一起生活的条件。
这时候,老人如果能遇到一个合适的伴,两人能相互扶持共度余生,其实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只是,老人再婚(或同居)会遇到很多问题。主要还是儿女与老人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这方面的问题,就会给老人以后的生活带来许多麻烦。
老人应该想清楚,儿女已经成人,未来的人生路应该由他们自己去走。如果老人再婚后,还顾及儿女,还想着怎样去帮他们。那么,你们的日子一定是过不好的。
人都是有私心的,谁都心痛自己的儿女。既然想要和对方好好过日子,就不要人在曹营心在汉,让对方觉得你是在算计对方。
对方再有钱,那是别人的。愿意给你花,那是出于对你的爱。你切不可随意透支别人的“爱”,拿别人的钱不当一回事。
你的儿女在你心里是最重要的,同样,对方的儿女在别人心里也是很重要的。不要想着,让别人也像你一样对你的儿女那么好。
一句话,为了自己的晚年幸福,老人有时还是自私一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