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7点半,接到朋友的电话,朋友直奔主题:我的一个哥们疫情没接到复工通知,反而是接到了被公司解聘的通知。关于赔偿的事情问我了解多少。
朋友的哥们在武汉一家外企工作,我一听够呛了。外企不比国企,把人工成本,人头每天拔来拔去的计算。有时为了一个管理岗位的人头统计,我们hr工厂通常把这个人头藏到工人岗位上,以躲过总部对管理岗位人头的削减。
国企,通常考虑疫情怎么也会有个生活费的过度,比如从3月过度到6月领取最低生活标准。不会在你还被困在家里时就被解聘掉。
外企来得更直接,更残酷。
因为对方了解赔偿的事,我给他提了三点建议:
- 政府的中心思想是考虑疫情期员工的稳定。此做法违背地方政府意愿。
- 赔偿的算法以个人持在手中的劳动合同为准。以避免hr采取其它综合计算的方法减少员工的赔偿标准。当然,自己得先算一个明细出来。
- 既然是对方解聘,就得到地方社保为其办理失业金。这样每个月的失业金至少可以帮助你度过一定的难关。毕竟,钱不是想捡就能捡到的。
我跟朋友说:跟hr吵,还不如先冷静下来思考哪块钱是能争取来的,自己争取的最低底线是多少。毕竟,拿到手的钱才是真实的。还有就是,纠缠太久不利于自己下一段工作机会的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