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内容里,小编会简洁地和大家说明一下日本就职里的注意事项,还有能为大家提供的帮助。
与国内找工作看重同学们自身硬实力与成绩不同,日本就职主要倾向于对同学们个人性格和意识形态的考核。许多情况下,国内企业招人时则是将同学们笔试的分数与仅有的一轮面试相结合进行判断。日本企业招人时却是只要大家能通过考试的及格线,再进入到多轮面试里,由面试官通过和同学的交流,来对大家的性格,能力,潜力等作出判断。简而概之,就是日本就职更加看重每个学生个体的潜力,而不是用学校和笔试的成绩一刀切。
与国内大学毕业后才开始的”秋招”不同,日本就职的战线被拉的更长,时间上也开始得更早。所以同学们不能以对国内的了解,来理所应当地看待日本就职。许多同学就因此错过了暑期与冬季实习,”一丝不挂”地和”装备精良”的竞争对手们一同开始「本選考」。
因为我自己也和大家一样,从对日本就职的一无所知,到从激烈的选考厮杀当中存活下来,面临过各种内部和外部的问题。
举个例子,当时刚合格了大学院,4月份入学时就斗志满满地跑到学校的就职中心拿了相关资料,再次去就职中心的时候,就是12月份了。
期间就是觉得自己”来得及”,应该多享受一下大学生活,一拖就拖到了年底,险些错过了冬季实习。
在本周和”前辈们”的采访调查里,每个人在回答”你认为日本就职里,能给后辈最重要的建议是什么?”时,近90%的人都是:”别拖,早点开始。”
可见拖延症这事,是每位同学在就职中最大的敌人。
相信今天看到这篇文章的同学里,肯定有一部分同学已经”偷偷摸摸”地参与过就职活动了。
其实在日本就职当中,我们从一无所知的”小白鼠”到经验丰富的老手的过程中,都需要经历太多的坑和花掉许多的时间。
一开始时,你认为企业要求「es」难度不高,但真正投公司时,不足30%的通过率会让你郁闷一晚上。或者有时你认为自己为面试准备的答案非常符合你作为学生的想法,却忽略了社会人与学生之间明显的”gap”等等。又或者在企业说明会时,单纯地以为人事告诉你我们公司非常欢迎留学生报名,就信以为真地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准备,到头来却”竹篮打水”。
希望同学们不要想当然地去判断一些自己没接触过的事物,非常鼓励同学们早期先多去做一些尝试。只有先碰壁了,才会发现自己哪里需要弥补和提高。
小编个人觉得最可怕的不是:
1.不懂怎么写「es」,可以寻求有就职经验丰富的日本老师为大家修改和提意见。
2.即使面试不断碰壁,一时间找不到头绪,我们也能不限次数地为大家安排模拟面试,并且作出指导。
3.即使同学们的学校不是首屈一指的大学,我们除了硬件条件过硬的老师外,也有硬件条件一般,最后却靠软实力成功就职的老师
以上例子如此等等都不可怕。
小编认为最可怕的就是:同学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哪里不明白,应该从哪里开始准备都没有头绪,却迷迷糊糊地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
由于篇幅的关系,本期内容就想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因为本期内容较长,同学们看完之后可能会对一些内容存在疑惑,如果大家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多翻翻资料,多问问就职前辈,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收获,从而更好地准备接下来的就职活动。